童靴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童靴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中美教育的差距核心只有两点通识教育和思维能力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1:51:58 阅读: 来源:童靴厂家

交换

从两岁七八个月开始,乐乐疯狂地交换物品,只要是他喜欢的或想交换的,都会乐此不疲地交换。

一段时间里,他每天都要背上一书包的车和食物,无论是大是小,是好是坏,是便宜还是昂贵,他全然不顾,只要塞满就行。

直到有一天,我看见他手里拿着一张纸,上面有我看不懂的儿童画,我随口问:“乐乐,哪儿来的纸?”乐乐高兴地回答:“我用我的车交换的。”我惊地“啊”了一声,但看到他那高兴劲儿,没说什么。谁让车是他自己的呢,那交换也是他的自由。

“妈妈,妈妈,看,这是我交换来的大大卷。”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大大卷盒子向我跑来,兴奋地边跑边喊:“看,还能这样切呢!”边说边快速地打开盒子(我一看,盒子里剩下两个大大卷蜷缩在那里),认真地切起来。由于手上力量不够,费了好大劲才切下一小点,他如获至宝,举起来说:“看,这样就切下来了,我分享给你。”然后递进我嘴里说:“好吃吧!”为了不打击他的热情,我笑着点头回应:“好吃。”他高兴地跳了起来,那种满足劲儿就别提了。我问:“乐乐,你用什么交换的?”他自豪地回答:“就用那个奥迪遥控车呗!”我的天呐,一辆遥控车交换了那么一点大大卷还兴奋成这样,孩子真不可思议!等到下午回家时,我看他什么也没带,就问:“你的大大卷呢?”“送霄霄了。”他不以为然地回答。

更有趣的是,自己的车跟别人交换来交换去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手里,他也一样兴奋和满足。一天下班后准备回家,发现乐乐、霄霄、晨晨他们正在商量交换车。晨晨说:“我跟你交换好不好?你看,我这个还有灯呢。”乐乐一听,说:“好吧。”他们顺利地完成了“交易”,两个孩子都兴奋不已。在路上我问乐乐:“你的车怎么在晨晨手里呢?”乐乐说:“我送给昊昊了,他又跟阳阳交换了,阳阳又跟晨晨交换了。”“你又交换回来了?”“嗯!”他干脆地回答。

就这样,他频繁地交换物品,说是交换,其实也谈不上,因为在成人看来,他很少能带像样的东西回家,天天书包里不是空空的,就是带一些不值钱的东西——比如纸、破玩具等。问他:“你的东西呢?”他回答交换了,交换来的东西不是说分享着吃了就是送人了。两三个月下来,被别人誉为“汽车大世界”的家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辆破车了。

幸亏我受蒙氏教育熏陶了五六年,要不非晕倒不可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用成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过,但又不敢干涉,用孙老师的话说就是:“知道那样会制造次品”,最后只能心疼一下而已。到后来,我坚信,那只是黎明前的黑暗,就不再想了,只要是他自己的东西,他想带什么就带什么。果不其然,两三个月后他就不怎么带了。

一天,他突然坚定地对我说:“妈妈,我以后带上东西再也不跟昊昊交换了。”我说:“为什么?”“昊昊拿了我的遥控车说第二天给我带麻辣条,到现在都没带来。”(半年前发生的事)。听罢此言,我特别欣慰。

在他交换的过程中,我从没有强硬干涉过,使他有机会在周围世界中活生生地去经历与他人的交往,体会各种喜乐忧伤,此种经历不仅仅是游戏或一系列毫无目的的活动,而是其成长所必须的工作,为他下一次的交往及交换积累了力量和经验。(党小琴 乐乐妈妈)

孙瑞雪:

儿童是通过物品来发展的,或者说儿童是通过消费物来发展的。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,才能消费这个物品。这就出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。

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;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;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,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。教师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。不打折扣地实行这个原则时,我们发现,儿童是愿意让伙伴分享玩具的。

到了5岁左右,儿童必然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,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,但在此之前,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,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。也要告诉其他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。

但我们的许多家庭、许多学校都强制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客人,这可能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之一,但它不适用于5岁之前的孩子。

几年前看一家电视台播放的少儿节目。屏幕上,一圈三、四岁的孩子围坐在主持人周围,主持人问孩子们:“你可以把你的衣服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吗?”连续问了几个孩子,无一人愿意,最后一个孩子双手抱紧自己身上的衣服哭着说:“我不给,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。”这一哭,所有的孩子都哭了起来,采访无法继续下去:镜头一转,主持人总结说:“看我们的独生子女:多么自私!”

强制让儿童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,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:我的东西被强制性地分给了别人,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。分享变成了交换,或者是占有。家长和学校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分享的机会,有的孩子正处于“我的”占有敏感期,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“我”与“他人”区分开来。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儿童分享他的东西,会给他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。孩子到了四、五岁时必然会愿意分享,因为他的心理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层面。

六、七岁时,孩子才开始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,这时分享变成了一种快乐和良好的品质。

赠送、交换也是儿童交往和得到物品的方法,平时要给儿童一些玩具、食品,使他们拥有赠送和交换的条件。

社交

樊琦2岁10个月入园,刚入园时情绪低落,拒绝老师抱她,拒绝小朋友拉她的手,排斥周围一切事物。樊琦的妈妈常给她带很多零食。刚开始她把零食抱在怀里,不要说和别人分享,甚至看都不让别人看一眼。

但最近樊琦开始喜欢站在旁边,看小朋友们一起玩,看小朋友们分享食品。有时她会自我安慰地说:“我也有吃的,就不给你们。”

那天刘寰宇正在和小朋友分享食物,樊琦走到老师身边说:“老师,我也想吃。”“你可以问问他愿意不愿意和你分享?”“他不给我!”“你没问怎么知道呢?”樊琦壮着胆子走了过去,小声问:“你能给我分享一个吗?”刘寰宇干脆地说:“行!”给了她一个。

樊琦很快吃完了,接着又问:“再给我分享一个好吗?”这次刘寰宇没有给她,而是提出了要求:“那你也给我分享。”边说边指着樊琦手里的食物。樊琦犹豫了一会儿:“好——吧。”小心地拿出一个和刘寰宇交换。两人交换了几次,看上去都很高兴。

有一天,我们班吴泽茜(比樊琦大一点的一个小女孩)带了一袋“麦咪”来幼儿园。她很喜欢樊琦,就给她分享了一块,但并没有要求樊琦给她分享。接受了几次分享物后,樊琦终于拿出自己的食物给茜茜分享。可爱的茜茜说:“姐姐不吃,你吃吧!”

茜茜常常叫樊琦妹妹,并且要求樊琦叫她姐姐。看到茜茜不吃,樊琦过来很不解地对我说:“她不吃!”“她是因为喜欢你才和你分享的。她并不想吃你的东西。”我说。

过了两天,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。樊琦一到学校就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很多小朋友(狗狗,茜茜,蛋蛋,贝贝等),分完后还要求和他们一起玩,大家一起玩得非常快乐。

有时候别的小朋友带了吃的没给她分享,她会很生气地说:“你不给我分享,我不和你玩了。”还要求别的小朋友也不和那个小朋友玩。就这样她开始有了自己交朋友的方法,还常给老师说她最喜欢和谁玩,谁对她好,谁最坏等等类似的话。

十一长假后,樊琦的兴趣又转移了,开始对荡秋千很感兴趣,每天都荡,并且常常是一个人荡。她动作的协调性越来越好。看来她已经对分享食物、交朋友不感兴趣了。

也许樊琦的另一个敏感期又来了。(秦莹)

孙瑞雪:

在我们这里,孩子们有权将自己的东西带到学校。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,孩子们借助食物和玩具建构最早的人际关系智能,认识人与物,物与物,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。

有一次,3个男孩(4至5岁)来到校长办公室,每人手中拿两个模型蜘蛛侠,要给两个校长和我描述蜘蛛侠的特点:“他的胸前有一个蜘蛛”,“他的嘴像老头的嘴”……他们拿着蜘蛛侠在桌子上的上空摆来荡去,显示了一会儿,又把阵地转移到大厅里。三位校长对视一笑:三个孩子都到了身份确认的敏感期。这一共同的敏感期和共同拥有的玩具,使他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,还自动组成一个行动小组。

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在军队式的集体中建立的,而是通过自由选择伙伴、长期自由交往、对话、活动的过程而建立的。人是社会的存在者,正常儿童愿意和其他人交往与合作。因此,儿童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,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(混龄的)而和谐的——一切该发生的都自然发生;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——孩子们和老师们互相尊重、平等地生活在一起。这就是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。

推荐语:有多少父母知道,你的孩子,为什么爱吃手?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?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,你捡起来递给他,他会再扔掉?他为什么总爱玩水,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?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押往头上套?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?

吃手、扔东西、钻洞洞、“打”人、说“不”、执拗……孩子的每一个行为,都在学习——内在驱动的对与外界环境和生命本身的学习!你是帮助了他,还是遏制了他?

所谓“敏感期”是指在0-6岁的成长过程中,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,在某个时间段内,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,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。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,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。

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(0~10岁)敏感期的真实案例,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,孙瑞雪点评。中外教育史上,这是第一次大规模、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,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,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,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。

自2004年第一版出版以来,《捕捉儿童敏感期》成为千千万万个父母养育孩子的必读书。5年来,孙瑞雪教育机构在儿童敏感期方面取得更加深入、丰富的实践和研究成果。

问鼎仙域下载

进击的小伙伴安卓版

天天猎人最新版

童话大乱斗手游